分卷(200)

类别:科幻灵异 作者:齐氏孙泉 本章:分卷(200)

    船上一边接雪化水,一边再用机器生产淡水然后人少的船里存满的淡水送到大船这边来,到现在用光大半了。

    第210章

    五艘游轮全部装满了淡水,黎韩非还怪不好意思的,想要用果树去买。不过那边儿没收,只说民用船每个月都有一次机会装满船只,这个月如果第二次来的话,那就要再收费了。

    一般来讲,一艘船过来装一次淡水,用一个月绝对够了。只是黎韩非船上的人太多。所以才会那么缺水,如果真的说要珍惜用水,不让大家洗澡,只是普通洗脸刷牙,以及少种些蔬菜的话,加一次水用上一个月,绝对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填了资料后,当前全国网络已经建立连接,他们这边申请的加水资料会上传云端,所以,一个月以内,黎韩非再去任何地方加水都是要花钱的。价格不会太高,如果是去有陆地一类的海岛上,用水桶打水,那价格更会低很多。

    添了水以后,军队那边问还需不需要其他的帮助,被黎韩非拒绝了,随后稍作休息,军队那边直接前往海上物资集中点。随后他们只会留下一只军舰引着黎韩非众人前往青藏高原。

    其他军舰要护送物资运输船前往南极,留下的这一个与其说是保护他们安全,其实也是担心游轮上人心复杂,怕有别的什么有的没的。

    国内当前不用担心歹人,能搜寻的地方基本都搜寻到了,除了在海外某些岛屿附近驻扎的人国内几乎没有搜寻不到的。

    退一万步讲,就算还有漏网之鱼,他们也不会傻到抢劫豪华游轮,这世道还能开的上邮轮的人,又怎么可能是好惹的?

    船只在物资集中点停下,黎韩非看了眼地图,距离自己去年所在的安置所只有三十多公里,不过是船只一个来回的路程。

    正好军队那边休整几个小时,黎韩非这边跟他们请了假,自己一家九口开着小渔船直奔那边的安置所。

    去之前先打了电话联系白叶澄,时隔大半年了,当年走时候差不多半个家当都留给他们了。现在什么样,其实黎韩非心里没有底。不过甭管如何,现在他们回来了,先见一见故人,这才是正经归家之感。

    重新等上了熟悉的大渔船,在游轮上待久了,衬托着这个58米的大渔船都是个小家伙了。

    一切回忆回到了去年,去年这个时候,黎韩非还开着十多米的小渔船。现如今,这大渔船都算小船了。

    一路开船过去,并不远,大渔船的马力足够,很快就很近了。

    等到了近前,远远的渔船就接到了信号,正是白叶澄发来的。

    接通后相互确定了位置,随着雷达上两边位置越来越近,所有人的心情都提到了嗓子眼儿。

    直到天的尽头,黎韩非看见了一艘同样五十多米的小型邮轮。那邮轮看上去至少三层,是走客运的。虽然不至于像豪华游轮那样奢华,但这样的船只在这里,也绝对是价值连城的。

    显然,白叶澄这半年多来混的不错。上了甲板,远远的看见有一人穿着白色羽绒服对这边挥手。不是白叶澄是谁?

    黎韩非也忙挥手过去,直到两艘船靠近,相隔不到两米。白叶澄直接一迈步子跨了过来,摘下了帽子和棉口罩。阳光下呲牙一笑,还是那个熟悉的东北男孩。

    你们还知道回来!这半年几乎不给我什么信儿,不知道的还以为怎么了呢。

    嘴里说着这话,伸手先跟黎韩非握手,随后手一拉,将人在怀里抱了一下用力拍了拍黎韩非的后背就撒开了。

    动作并不黏连,就是普通分开已久的挚友终于又见面了。

    这位就是白叶澄一眼就看见了黎韩承,没办法,实在太像了。

    黎韩非应了一声,白叶澄又跟黎韩承握了握手。只是白叶澄见黎韩承没主动开口,以为是个腼腆的人,便也没再多问。

    南极那边儿传消息回来可不容易,再说事情确实多,回来还要忙一阵子呢。黎韩非看了看白叶澄伸手的船,你混的不错啊。

    白叶澄笑道:好行吧,都是你留下来的那些家底发展下来的,之前电话里头你们说过来见一面就要走?那么忙?

    黎韩非道:我们先去青藏地区,在那边扎根再说,你呢?要不要一起走?

    白叶澄笑着拒绝:我就算了,人还没找着呢,这边儿发展的也挺好。那你们还回来吗?

    以后应该会回来,只是至少要扎根,黎韩非打量一下白叶澄,看他好像更结实些了,你要是能跟我们走就好了,我们这次带回来一万多人,你懂生意,又会管人,有你能放不少心。

    白叶澄怔了怔,压低了声音确认了一下:一万多人?

    黎韩非指了个方向:停在军队那边了,现在军队休整,我们申请过来看看,一会儿还要回去呢。

    听此言,白叶澄直摇头:那也太着急了,能待多长时间,我那边菜都下锅了。

    不能超过两个小时,超过这个时间我们回去就晚了。

    这还不够好好唠回磕的。那先别耽搁了,甲板上怪冷的。走了,开船去那边码头,我现在就住那边。

    不住这艘船?黎韩非看这艘邮轮还挺大挺好的。

    这个是运货的,给客人看还行,自己住生个火都不敢点。今年咱们这边什么材料都齐备了,条件也好了。住的地方安排的明明白白,你看就知道了。

    听此言,黎韩非的好奇直接被吸引到了顶峰。回头开船紧跟着白叶澄的那艘船,直到看见了那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山头。

    原本是一座大山,旁边有四个小山头,现在小山头只剩下了两个,那座大山也琐碎的不成样子。

    而山边缘的海域中,最外面的是各种各样的船,大大小小什么都有,也不乏出船舱出来看热闹的。将船停在外围上了小桥再往里走,黎韩非瞧见了一个个的钢材质圆形的蒙古包?

    都是拱形的,走进一看才发现,是一个个金属外皮的筏子上,搭建的一个可拆卸的不锈钢帐篷,这里头当然有别的夹层,只是单这么看上去就相当有质感,甚至看过去冷冰冰的都觉得冷。

    现在住这个了?

    前面最大的那个是我的。白叶澄道,这个是越哥走之前留下的那个给改的,用的不锈钢,结实牢固还能反复用。更重要的是,上面一块是活的,可以直接在里头生炉子点火。现在政府做出来让人免费住,不过以后搬走了或是换别的了,这些还得还回去。不过分配的大小是固定的,大的就要自己定做了。

    此时狂风骤起,天上的乌云被吹过来遮住了太阳。

    几人加快了脚步,再往前走,瞧见了一个黑灰色的金属大帐篷,一个好像能盖住周围三四个小帐篷,外面还有一些小孩子胡乱画的涂鸦,虽然杂乱,不过打眼看上去,既有童趣,又多了几分家的味道。

    门是以前那种普通的防盗门,不过开门一看周围的防水条就知道里面完全封闭时候的密封性多好。

    进去后,里面漆黑一片,白叶澄摸着开关将灯打开,然后瞧见里面是有点类似以前的那种装修,分成了五六个小房间,装修倒是跟过去一样的,如果不是上面弧形的顶棚,看上去就跟普通人家差不多。

    脱了鞋,地上是柔软的泡沫板。踩在上头并不凉。白叶澄走到边缘的墙前。黎韩非才看见那里有扇窗。白叶澄直接从下面往上一拉,竟直接将窗子掀了起来,一手掀开窗子,一手往外面墙壁用力一推,那面墙竟被推了出去,再抓住把手往上推,那一面墙直接滑上去寒风灌入,里面却有了自然光豁然开朗。

    再将掀开的窗子放下,往窗框里面一按,严丝合缝,就算是暴风雪也不会有水进来。

    黎韩非算是长见识了,就看着这个精巧的窗户不禁感叹。

    不管设计出这个的人是谁,黎韩非都佩服他的脑洞。这不仅仅是脑洞清奇,也更加实用。这就等同于一座海上的房子了,而且是看做工做到跟末世前差不多。就算真的出现了意外,这栋房子飘进了大海里,这个金属帐篷也能带上一户人的全部家当,尽可能的坚持更多时间。而金属的颜色,也让外面看上去有极高的反光率,也更容易被发现。

    不错吧!白叶澄笑道:其实我这也刚装好两个月。而且最近几天四处跑,有五六天没回来了,家里每天就有人来烧把火,别让屋里冻上,现在还怪冷的。不过哥们的媳妇们帮忙做饭了,一会儿就能端过来。

    白叶澄在最中间的大炉子里填上煤炭用酒精点着,随后,白叶澄又打开了屋子里安装的空调,先让屋子里迅速升温。

    这温度一上来,几人就把羽绒服脱了。

    这发展是快,才走了大半年,这回来这居住质量直接跳了一级。黎韩非是漂流过的,他明白在海上居无定所无助漂泊是什么样的滋味。所以当他进来后,看的第一眼就爱上了这里。

    如果他没有系统开的金手指,只是一个普通艰苦求生的人,能有这样的房子给免费住,那简直就是天大的恩赐。大小无所谓,这样一个能在大海上安心求存的地方,就是天堂。

    粤省这边的发展本来就快。而且沿海有山的地方厂子一个个建起来了,原材料已解决,做什么都是分分钟的事情。现在咱们的这个,差不多长江黄河流域的都有,东北那边也给分了。下一步是四川盆地那边,那边盆地现在都成地中海了,要是在水面冰封前不全到位,估计又有不少人吃一冬天的罪了,现在都在加班加点的干。白叶澄看炉子烧的火热,将盖子盖上,伸手摸摸盖子,温度还没上来。

    第211章

    再回到故地,大半年的时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    去年政府大力救助,虽然总体上几乎没出现冻饿而死的人,可吃不饱吃苦受冻的人也是大有人在。

    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条件,而政府资源有限,就算全力救助每个人,也不可能分同样的物资下,让每个人都满足日常生活。

    而今年,只听这么三言两语就知道,今年政府不想再有人受冻,所以不仅是山上有了保暖性极好的帐篷,海里也给安排上了。

    一来是怕海水真的会上升到连这座山也淹没。二来也方便海上运输,做好后下水托着就走了。

    这采光怎么样?黎韩非问。

    要是都打开挺亮,跟住房子差不多。不过刮大风下暴雨的时候就要都关上了,就没什么光了。冬天还好,冬天这个窗户阻挡冷气了,实在不行在外头再糊一层塑料布,怎么也冷不着。白叶澄有什么说什么。

    能种菜吗?黎韩非笑问。

    习惯了室内重点什么的黎韩非看见这么大的房子种菜瘾就上来了。

    白叶澄丝毫不觉的奇怪:当然了!当初设计这个就考虑道让家家户户自己种点菜了。不然还能真等着政府给发啊。再说了,政府种菜现在也不是百分百没事。天开始冷个的那会儿下冰雹,比去年的那冰雹还邪乎,砸坏了不少大棚。那以后将近一个月,咱们这的人都没怎么吃菜,市场上菜价翻了几十倍的往上涨。但那以后,政府就开始分配一些种菜的工具和种子,宣传大家在室内种菜。我原本也想种点,就是平时忙,家有时候一放就是一两个星期。种了也没工夫搭理。

    其实这么大一点的空间就算全部种菜也很难养活一家人吧。不过日常吃菜,减轻吃饭压力是足够了。

    白叶澄道:现在说是要搞什么家庭无土栽培。那个种菜多,不过也仅限蔬菜,然后用那种大水桶种土豆。听专家说,要是土豆地瓜当主食的话,外面那种小帐篷能养出够养活两个人的粮食来。不过那个可就细致了,万一再有个虫害病害的,一死也是一屋子。我这么大的,要是规划好了也能养活四个人呢。

    黎韩非看了眼江月东,江月东是专业这个的,点头道:土豆地瓜的产量确实够养活了。

    那要不咱们那边儿也让他们卧室里头样点什么?黎韩非立刻道。

    越城摇头道:会浪费精力,而且卫生情况也不好说。

    黎韩非怔一怔,点头道:也是,咱们是封闭空间,人们接触机会更大。卫生条件上不去的话,容易有传染病。

    白叶澄道:其实这个计划也是给不再政府那边上班的。在政府上班的基本都住在山上,也不用考虑那么多,现在山上温室也开始用做这个帐篷材料的做了。天晴的时候能放下来一部分采光,下冰雹就一档遮的严严实实,里头直接人工补光。不仅员工们自己够吃了,还能隔三差五的分给周围不上班的。

    这么说来到现在还有不上班干等着吃饭的?黎韩非挑眉。

    去年冬天就有大量需要政府去养的人,不过当时是没有那个条件,他们想要做工,也用不下那么多人。只能说是众人合力,让每个人都吃一点饭,分一些物资坚持过去。

    若是到现在还没工作,那可就说不过去了。

    有自己做买卖的,吃闲饭天天等政府补助的也有,不过整体还行,不算多。而且等来年开船,听消息是又要送走一批人,差不多不再政府那边上班的人,其他人,尤其是没事干的人都送西藏那边儿。那边不嫌人多。剩下的人可以自己申请留下来,不过留下来的必须有正经事做。比如像我这样做生意往来的。现在差不多整个粤省多少都有些生意,外省的也做点。多少能提供点gdp了。

    黎韩非眉毛一挑:我就说你混的不会差。

    说这个,白叶澄眉眼倒是多了几分光亮:对了,我这八年来倒是搜罗了不少东西。你们之前一直收集的酒我攒了不少。此外还还弄到了鹅、鸭子还有驴。你们既然不在这边长待,我给你们带上吧。

    可见是有好东西了。黎韩非忙道:驴就不用那么麻烦了,鹅和鸭子给我们几只就行,我们自己就能繁殖。这次过来没带回来。要不一会儿你跟我们一起回去,我拿别的跟你们换。

    白叶澄怔了怔,探头去看黎韩非。黎韩非摸了摸自己的鼻子,没觉得自己哪里不对。

    咋了?

    你是不是忘了你在我这里还有股份这回事了?白叶澄只笑道。

    黎韩非眨眨眼睛:这不是一码归一码吗?

    没事,我也没那么大方,账都给算进去。所以你尽管往外拿,不用什么心理压力。就是你这时间太短,不然领你去各个船上看看现在的生意,想要什么随便挑。现在大概的布局已经铺设下去了,其实你们带走什么都不耽搁后面的发展。


如果您喜欢,请把《海水每天上升一米[末世]》,方便以后阅读海水每天上升一米[末世]分卷(200)后的更新连载!
如果你对海水每天上升一米[末世]分卷(200)并对海水每天上升一米[末世]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,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