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(125)

类别:科幻灵异 作者:齐氏孙泉 本章:分卷(125)

    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:舞20瓶;已在10瓶;雨天2瓶;

    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    第136章

    黎韩非低声问越城:为什么会留在这里?

    越城道:陨石还需要研究,而且搜救上来的研究人员也需要辨认。

    没有了失忆封印的越城已经想到很多了。

    黎韩非确定自己状态没问题,才缓步走过去开门。等他走过去两步,门口相当合时宜的有了敲门声。

    黎韩非过去开门将人迎进来,装作刚刚的事情都没有发生:你们是医生吗?

    见他明知故问,名海军战士给引荐道:这位是华科院院士,张院士,他听说越城博士被找到后,急忙赶过来了。

    那张院士先跟黎韩非道了声好,随后便看见了越城,忙快步过去:小越啊!真的是你,已经半年没有再找到任何人了,都快绝望了。听说你是从国内又坐船过来的,还是失忆了?

    越城先给了黎韩非个眼神,随后才带着几分谦逊对张院士道:张老师。

    还认识我吗?张院士带几分试探的问道。

    当然记得,我当初没有进华科院的意思,还是您多方联系争取我的。算起来,也算是我的伯乐。我还记得刘老师和李老师,我们之前合作过的。越城对答如流,两句话的功夫便证明了自己都记得。

    黎韩非隐约记得哥哥之前提起过,越城开始并不想进入华科院,哥哥跟他提了几次都被拒绝了。只是后来他突然转了性,主动加入进去了。

    张院士脸上笑容更甚:我就知道你这孩子运气直都不差。快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回国的?那天有事怎么离开南极的?

    越城顿了顿,只是苦笑:我正是因为弄不清楚这些,所以才回到这里的。当初我只记得我被雪崩掩埋了。后来被他在太平洋上救起的。后来我们经历了很多才回到了华夏。有地图以后,我们复盘了我们漂流的路线,发现都很怪异。

    他的情况后来说得通了,大洪水之下全球的水位都在上升,改变了洋流,所以他才会路飘向太平洋。看了这样就更说不通了。我遇害在南极,却飘到了太平洋靠近华夏的位置。完全是逆着洋流走的。我想也许南极这里能找到答案,所以才回来的。

    后面的个学者好奇问道:不是说你之前失忆了吗?

    越城看了他眼,解释道:失忆不等同于痴呆。我只是失去了部分记忆,但学过的东西都没忘。这次遭遇袭击,让我将所有事情都想起来。也记起了我当初是在雪崩下失去意识的。可事情还是解释不清楚。而且,我也要找到当时跟我在起的黎韩承。

    张院士听黎韩承的名字,顿时精神了很多:如果他跟你在块,应该起出现在太平洋的啊。

    越城摇头:他当时坠入冰裂里了。我救不了他,又往前跑了段路后,才被雪崩掩埋的。当时我们虽说是起逃走的,可失去意识时距离很远。所以我才需要现在的地图,最好还有南极分裂后的走向模拟图。

    又说起黎韩承,黎韩非的目光暗淡了些。越城也看向黎韩非:他是黎韩承的的弟弟。其实失忆后的我之所以会坚持回到南极,也是受他坚持要回来的影响。

    众人的目光立刻聚集到了黎韩非的身上。张院士看着黎韩非人怔了怔:弟弟啊

    先前护士说是搞对象,他们进来发现是个男人,只以为是打扮偏男性化的姑娘。毕竟大洪水之前的世道下,男女都强调中性化很正常。只是提起对象,大部分人下意识的都会觉得是异性。

    黎韩非没有在意她说什么,只是眉眼略有暗淡的说到:我想知道我哥哥具体在哪里。

    张院士犹豫些许,只道:能这么远找过来,确实是有心了,只是

    没有只是,我能找到他。尤其是接受到系统任务以后,黎韩非就更觉得他能够找到哥哥,也只有他能找到哥哥。

    张院士看向越城,越城只道:他在大洪水来临之前,已经收到了帝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之前也在跟我学习些物理方面的知识。也许他还有很长段路要走。但我想他考入华科院也只是时间的问题。尽早让他接触也是好事,我回来读博的时候,跟他样大。

    张院士扯了扯唇角,越城回来的时候已是全球都知名的天才,在国际上的影响力,就能成为他通向国内各个科研领域的船票。黎韩非天大学都没念过,又哪里有可比性?

    不过越城的脾气向来乖张,黎韩非又是黎韩承的弟弟,属于失踪人员家属。算起来,倒是有留下来的必要。

    认真好学当然可以,现在的情况也确实需要相关人才。张院士说完,又轻轻的叹口气,当初为了解决小行星的的问题,差不多将相关专业最顶尖的人才都派遣来了南极,现在找到的却是屈指可数。孩子,你哥是个相当优秀的孩子,我相信不会让我们失望。

    黎韩非目光暗了暗,只笑道:尽我所能吧。

    他学习的进度说不上多好。如果不是因为老师是越城,可能成绩会更差。虽说这种事是记不得的,他哥哥连大学带本硕连读,念了小十年,越城也是自幼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他若是两年就掌握了,那才是对几百年来无数努力的人的侮辱。

    只是这样的世道下,难免心急。

    说完了这些,越城又道:其实还有同伴,我们是坐艘船来的。他们原本在华夏生活的很好。过来是为了陪我们。现在我既然找到组织了,他们也必须安置,回头回去时候也要起。

    黎韩非心跳,也就是说,后面再有别的,很有可能就不带上江月初他们了。

    其实也好,谁知道在这冰川上找人会不会有危险。后面还要去那个生命树的圣地。

    这当然是定的。既然没事了,就先跟我们走吧。研究人员有专门安置的大船,那里不论待遇,还是科研氛围都不错。你刚好是南极事件的经历者,科研方面定有很多优势。

    越城答应了。黎韩非忙到:但要等复查以后再走。他还没复查呢。

    之前越城失忆,就想过做个全面检查。只是越城直相当健康,且身体强健,本着侥幸心理,直没想起来去好好做检查。导致这次昏迷,看到检查结果后,黎韩非也无法给出什么靠谱的数据。

    这次没有耽搁治疗,是他们的幸运,但没有下次。

    宁愿麻烦人,也要确保越城的状态没问题。

    随后,黎韩非作为家属陪着越城进行了复查,也就是检查下血压、心电图类的,最重要的是再做次脑ct,同时被问诊下,来确定状态。

    又等了个小时,结果很快就给出来了。

    医生看着越城的片子,仔细确认了下,方点头道:恢复的很好,基本没问题了。不过近期最好不要太过操劳,注意作息和饮食。尤其不要接受太过繁杂的脑力劳动。如果有焦虑、惊厥的情况,可以随时来我这里开些药。放松心态休养几天,就没别的问题了。

    黎韩非紧张的等着医生说完了这些,才总算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就是完全没事了?

    是基本没事了。医生还是样的谨慎措辞,毕竟失忆段时间,记忆可能会出现错乱,进而影响心情。不排除出现些心理疾病的情况。如果真的有情绪反常,甚至失控的情况,要多注意保持他良好心情,状态不好再来复诊,或是挂精神科就行了。

    黎韩非拍了拍越城的肩膀:我就知道他皮实着呢。

    越城只是有些无奈,看了眼自己的检查报告,将文件放在袋子里收好。

    张院士那边,先去休息室喝茶了。他们也不太可能用那么长时间来陪越城做检查,他们也不是无事可做。

    若不是越城是南极事件经历者,又是个难得的人才,也不会受到这么大的重视。

    检查完了以后块去休息室,张院士就忙拉着越城先上了辆雪地车,在这白茫茫的晶莹雪原之上路驰骋,直奔科研人员被安排的船队。

    黎韩非抱了盆蓝莓,越城也抱了盆草莓。给病房留下了盆草莓。算是给那里留下盆盆栽。

    这南极,也许大洪水之前,在太阳光照下的夏天也许还能看见些绿植。可现在,点绿燃料都是相当珍贵的存在。

    两个人坐在处,黎韩非看着外面灰蒙蒙的片,只觉得还在深夜。

    这里已经进入了极昼极夜的地方,白天与黑夜的界限早已没那么分明。

    只是人想要适应的话,还是需要点时间的。

    黎韩非抬头看看天上,只是不知道,这天上会不会有乌云。以及江月东来到南极后,还能不能准确的预测出来天气。

    越城伸手握住了黎韩非的手,二人对视眼,黎韩非只是笑笑。

    黑暗确实能带给人很多的负面情绪。黎韩非之前,情绪最为极端的时候,基本都是在黑天或是暴风雨来临的时候。

    越城转头看向张院士,只道:老师,那边的宿舍是独立房间吗?

    可以申请独立房间,不过现在的独立房间距离实验室都有些远,来回通勤需要点时间。如果有特殊贡献,或是干脆自己出钱买辆小船。可以在附近安置,那样通勤就更麻烦了。

    黎韩非忙到:那可以把我们原本的船开过去吗?

    张院士看了黎韩非眼,摇头道:这个不可能,我们实验室的内容都是高度机密,是严防无关紧要的人进入其中的。你已经算是破例了。

    黎韩非看向越城,越城明白这规则,只道:我们会买小船。

    黎韩非皱了皱眉,只嘟囔道:早知道带条小船过来了。

    现在这世道条船多贵啊,多买个就是多浪费大笔钱。

    见黎韩非的表情,越城就知道这小财迷又舍不得了。

    用果树换。这里果树比奢侈品还奢侈品。颗草莓都是有价无市的存在。就算是南极,肯定也不缺会用珍贵的船来换更加珍贵果树的人。就算国内不会,谁能保证那些享福习惯了的西方人不会?

    总之不会缺销路就是了。

    张院士忍不住看了眼两人抱着的花盆:你们有很多?

    越城知道:不多,不过除了船上十个人自己吃外,还能多余出来部分卖出去。想要船,卖果子肯定不够,需要卖果树。

    张院士只道:现在冰原已经有温室了,你们可以考虑卖给官方。

    越城道:都会考虑,不过东西是黎韩非的,他做决定吧。

    在你们准备好船之前,那就先给你们安排个临时居住的地方吧。你们先住着安定下来,等你们朋友们来了,解决了船只的问题以后再搬过去住。张院士时不时的目光往两个人身上瞄,时不时的也会注意到两个人目光交流的小动作。

    心下有满肚子的疑问,只是好歹是个文化人,当着两个人的面问些奇怪的问题,这样失礼的事情是肯定做不出来的。

    越城也知道他有很多问题想问。不过他并不在意。全程目光都放在黎韩非的身上。注意他看窗外风景的每个微表情。

    坐了段雪地车,前面有个塑料桥,塑料桥的尽头,就是大海了。因为水位每天都在上升,根本没办法在个地方长期定居。那些没有船只私产的人,只能在冰原上暂住,而且还要伴随着水位的变化,随时改变住处。但研究所里的东西实在太多,也经不起折腾。所以就分配了条大船,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在上面或是周围。

    需要下雪地车走段路。下船就感觉到了寒风呼啸着往脸上砸来。越城不假思索的挡在了黎韩非的面前。他身上穿着的是海军给他的件薄棉袄。很薄,其实并不足以抵挡严寒,可在这里,已经是相当珍贵的了。也只是借给越城。越城的新棉衣,是归华科院这边分配的。黎韩非身上还穿着染血的羽绒服,虽然脏,但胜在暖和。

    哪里舍得越城挡在前面?黎韩非只抓住越城的胳膊,跟着其他人顶着风块往那边的船走去。

    塑料桥的尽头是艘小船。众人走了将近百米的路,登船后被小船拉着去大船那里。

    上下都很麻烦。尤其是极夜的时候,即便白天天边会有点微弱的光,能见度依旧很差。若是遇上刮风下雪,那出了门就跟瞎子没什么区别了。

    黎韩非进了小船,就不禁打了个哆嗦。刚刚的狂风之下,呼吸都觉得困难了。

    这艘船是十米多的客船,在狂风中飘摇着往前开,可怜巴巴的。

    晃得有些厉害,虽说路程很短,黎韩非也感觉到了恶心。可能是习惯了大船的稳健,这样小船的摇晃都觉得难以忍受了。

    等再从小船里出来,见到了大船。越城牵着黎韩非的手,跟着张院士等人登上船,迅速进了船舱内。

    这是艘长约百五十米的中型邮轮,单凭载客量,就能达到千五百人以上。而当下分给研究人员,里面不仅是安排住处,还有各大实验室、办公室、图书馆和仓库。这样丰富起来以后,俨然是座海上研究所。

    张院士先让黎韩非在休息室喝口茶等下,然后领着越城去看现在还在的其他几个院士和教授,以及曾经认识的同事乃至同学。

    黎韩非到底不是华科院的人,也不好无理取闹的非要跟着。只是目送他们离去,坐在休息室捧着茶杯喝茶。

    黎韩非刚坐下没会儿,就有人走过来攀谈:听说你是黎师兄的弟弟?

    黎韩非抬眼,瞧见是个比越城还要大两岁的男人,长相平平,眉毛下面有颗痣倒是挺特别的。

    黎韩非听哥哥说过,帝大里同系的不同年级会叫师兄师姐,不同系的会叫学长学姐。对方也是物理系的。

    我是,您是

    我叫赵朔,还是实习生。对方立刻坐到了黎韩非的对面,瞧着有些自来熟。


如果您喜欢,请把《海水每天上升一米[末世]》,方便以后阅读海水每天上升一米[末世]分卷(125)后的更新连载!
如果你对海水每天上升一米[末世]分卷(125)并对海水每天上升一米[末世]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,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。